延吉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曾婧婧 黃桂花
8月18日,第六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質量標準大會發布的2022年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質量標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報告》顯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已累計吸引西門子、凱利泰等國內外7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入廊,并支持其建設集資源整合、開放共享為一體的創新平臺。
科創走廊中的創新龍頭在推動科技創新和區域發展方面發揮著領頭雁的重要作用,能夠促進創新資源集聚,帶動創新成果產出,以及引領科技創新方向。
然而,有些科創走廊還面臨創新龍頭數量不足、創新龍頭實力不強及領頭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為此,應采取引培結合、聯合建設、融通發展等措施,更好地發揮科創走廊中創新龍頭的“頭雁效應”,推動科創走廊成為全面創新、全方位發展的高地。
科創走廊創新龍頭具有多維優勢
創新龍頭是科創走廊的創新源頭,既可以是科技龍頭企業、領軍企業等產業端創新主體,也可以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知名高校等知識端創新主體,扮演著走廊創新發展“源頭活水”的角色。打造科創走廊創新龍頭,對促進高水平科技創新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能實現創新資源集聚。創新龍頭憑借自身創新能力、發展實力,能夠吸引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資源匯集,形成一個對外吸引、對內集聚的多元化創新生態。同時,通過創新龍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實現對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能帶動創新知識產出。創新龍頭在能夠提升科創走廊創新環境的整體水平,營造更好的創新氛圍,有助于持續開展創新活動,促進創新知識的快速產出。此外,創新龍頭自身開展的知識創造、創新研發具有溢出效應,能夠帶動整個走廊,甚至全區域的創新知識產出。
三是能引領科技創新方向。創新龍頭具有能準確把握科學前沿、市場需求的優勢,其在國家科技戰略需求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方面的努力和突破,具有引領性價值。這不僅能夠為科創走廊內的科技創新定下基調,還能對行業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水平產生積極影響。
多措并舉打造科創走廊創新龍頭
科創走廊是我國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但囿于其自身的區位條件和發展現狀,創新龍頭的建設在實踐中面臨著領頭主體入駐動力不足、多樣性不夠和融入度不佳的問題。對此,需要多向發力、多措并舉促進創新龍頭更好地發揮“頭雁效應”。
第一,引育結合,構建科創走廊創新龍頭多源體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契機,搭建與走廊外優秀科技型企業的交流對話渠道,依托特定項目開展合作并創造引入機會,再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建設“科創飛地”到完全入駐,提高領頭主體引進的可行性與持續性。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本地科技創新主體的潛力,為本地潛力型創新龍頭提供分類指導,優化資源配套機制,并通過政策支持、創新環境優化、創新平臺建設等方式,助力其成長發展。此外,要加強創新龍頭引進與培育之間的銜接,通過引進的創新龍頭支持本土培育,通過培育的創新龍頭支持向外引進。
第二,聯合建設,實現科創走廊創新龍頭多樣化。依托科創走廊現有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各方創新主體作用,集中打造特定科技創新主體。比如,針對高端研發機構不足問題,支持依托科技型領軍企業、骨干企業布局建設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鼓勵科技型領軍企業、骨干企業與高等院校聯合建設產業學院、研發機構,提高科技研發實力;針對科技型領軍企業不強問題,鼓勵科研團隊依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入科技型企業,創造條件支持走廊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發機構與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增強科技型企業創新實力。
第三,融通發展,發揮科創走廊創新龍頭頭雁作用。健全科技創新主體梯度培養體系,調整資源分配策略,推動創新龍頭與其他創新主體之間的緊密合作與交流。具體而言,要提高科技項目聯合攻關比例,鼓勵創新龍頭牽頭組建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加強與其他創新主體間合作;支持創新龍頭建設科技創新共享平臺,提高科技創新輻射、開放水平;鼓勵創新龍頭增進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通過生態構建、基地培育、內部孵化、賦智帶動、數據聯通等方式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豐富科技創新項目類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領軍企業、高端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分別預留份額,全方位支持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活動。
總之,科創走廊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而科創走廊內的創新龍頭則是推動這一戰略高地不斷前行的先導力量,應合理規劃建設創新龍頭,提高其輻射、帶動能力,全面強化創新龍頭的多元性、協同性與融合力,助力科創走廊創新發展,助推我國科技強國建設。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