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本報記者 李麗云 韓榮
“科普文化室特別受村民歡迎,自2022年9月建成后每天都有人來這里學習看書。這里不僅設置了黑龍江省科普宣傳欄,同時還為村民提供科普圖書、科普掛圖等。我們還經常把電腦連上網,讓村民在線上學習種植、養殖技術。有時也邀請相關專家當面授課。”6月27日,黑龍江省龍江縣七棵樹鎮發達村原第一書記張丙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就在上周,張丙才剛剛結束任期兩年駐村工作,回到原單位黑龍江省衛健委,但對于黑龍江省科協幫助村里建成的科普文化室仍念念不忘。
記者從黑龍江省科協調研成果專題研討會獲悉,今年以來黑龍江省科協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省內佳木斯、綏化多地專項調研。在調研中發現,像發達村這樣的村落因科技志愿服務蓬勃開展,科普文化在農村不斷“扎根發芽”。
“在調研中,我們總結了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經驗做法,通過搭建平臺拓展陣地開展聯合行動,有力推進黑龍江科技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曉燕說。
搭平臺建陣地,科技志愿服務有“幫手”
2022年,黑龍江省科協將優質科普資源向農村傾斜,決定在全省100個派駐第一書記所在村建立科普文化室,發達村被列為其中之一。
“通過科普文化室這一陣地,可以有效組織各級科技志愿服務隊圍繞鄉村振興部署,積極開展科技教育文化‘三下鄉’活動,推進農村科普文化宣傳主陣地建設。”張丙才說。
線下有科技志愿服務陣地,線上平臺也隨之不斷完善。科技志愿服務網格化平臺、“龍江大科普”科普資源傳播平臺、科技小院服務鄉村振興新平臺等,頻頻涌現的新平臺不斷為科技志愿服務創新管理手段,成為源頭活水。
在黑龍江省賓縣平坊鎮平坊村全發屯,科普網格員熊晶每天最常看的微信公眾號就是“龍江大科普”,每當看到和村民們相關且有趣的權威科普知識,她都會第一時間轉發給村民。
“這些科普知識在屯里深受歡迎,科普同時拉近了相互距離,做其他工作更順暢了。”熊晶說。
據統計,“科普傳播進網格”試點工作目前已覆蓋黑龍江省63個縣(市、區),1萬余名網格員全部注冊為科技志愿者。“龍江大科普”自上線以來推送科普信息5645條,閱讀量約166萬次。
四大聯合行動提升科技志愿服務質效
今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一場以“用科普講好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故事”為主線的農技協助春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在黑龍江展開。216支科技志愿服務隊、近4000名科技志愿者奔赴全省各地,點燃新一輪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熱潮。
與此同時,“百會進百企”科技賦能聯合行動、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科普服務聯合行動、興邊富民科技志愿聯合行動也在深入開展,成為科技志愿服務重要路徑。
其中,興邊富民科技志愿聯合行動依托黑龍江省科協建設的科普體驗館,在黑龍江省18個邊境縣實現科普體驗館全覆蓋,成立18支科技志愿服務隊、44支科普大篷車志愿服務隊。
“黑龍江省科協多次組織科普大篷車志愿服務隊來到撫遠市,以科普大篷車為載體普及科學知識,撫遠市科普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黑龍江省撫遠市科協主席費洪國介紹。
據了解,2019年以來,黑龍江省科協發揮“一體兩翼”組織優勢,逐步形成“群眾點單、科協配單、志愿者接單”志愿服務模式,推動科技志愿服務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發展。
張曉燕表示,黑龍江省科協將以破解工作難題、服務鄉村振興、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目標,全力開展科技志愿服務行動,切實將科技為民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